分卷阅读1(6/11)

转到了无关紧要的问题上:你们的税很重吗?他们四个互相看了看,好像我说了非常不可思议的话。

夏明德说:不重不重,朝廷体恤百姓,皇恩浩呢蔡九峰说:明德还真不是在说反话,税确实很轻,一亩地一年的税是三升米,一个男丁一年要税两分银子,单从这税率上来说,确实是轻而又轻。

但就是这轻税,把天下害惨了这就超出我的理解范畴了:轻税怎么会反而不好?蔡九峰说:这样一点税,连维持官府的基本开销都不够,县太爷一年的俸禄才九十石,不如一个乡下土财主收租收得多。

整个县衙门,只有几个当官的有俸禄,下面几百个真正办事的胥吏,全都没有俸禄我顿时明白了:县太爷的俸禄少,胥吏没有俸禄,所以他们就得从老百姓身上刮俸禄了蔡九峰说:正是这个道理。

既然要搜刮,肯定不能从那些有权有势的身上搜刮,定是从我们这些穷身上搜刮。

这倒也还罢了,毕竟就算他们的俸禄给得高了,估计他们还得搜刮我们。

更可恨的是摊派和徭役。

既然官府没有钱,那么每到修桥、修路、修河堤、修水渠这样的事,就得叫我们老百姓出钱出力。

出钱就叫摊派,出力就叫徭役。

摊派都是县里的老爷们定的,当然只会摊在我们穷鬼身上,不会摊在老爷身上。

朝廷又有规矩,说读书尊贵,不用服徭役。

一般如果不想服徭役,可以花钱雇,但只要考中了秀才,连雇都不用。

当今皇上即位之后,把读书不服徭役的规矩取消了,可是只是苦了那些穷秀才,真正有钱的老爷早就和县衙门勾结在一起了,轻而易举就把这徭役转给了别符积善说:这些年朝廷和东夷打仗,为了筹措军饷,又搞了加派,每亩地每年多征一分二厘银子的税。

可是这里面加上了大小官吏的好处之后,实际收的快有一钱了。

我们平素种地收的是粮食,常开销用的是铜钱,哪里有银子。

平常时节,五百文钱就能换一两银子,一到税的时候,就得两千文钱才能换一两银子。

正常的米价是二两银子买一石米,可是一到了要税的时候,米行就联合起来把价往下压,一两银子就买走我们两石米!这倒是好理解,我原来的世界也有这样的顺熘:一税轻,二税重,三税是个无底我说道:做皇帝的就喜欢这样,天下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