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章 开始播种(2/3)
麦播种的时期。
荒地的开垦暂时告一段落,水渠的疏通与重建工程也全部完成。胡匠带着工匠制造出了很多大水车,已经全部就位。距离河流较远的土地,也配备了水井和手压机。
现在是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接下来就要看朱楧如何播种了。因为经过这几个月的拼命努力,肃藩上下已经开垦出了五百万亩良田。这些田地如果单靠力去种的话,是绝对种不完的。
很多都为朱楧捏了把汗,担心他栽跟
。耿炳文则是以一副冷眼旁观的姿态注视着这一切,因为他知道,这个朱楧不简单,他在等着看朱楧的后招。
朱楧知道这五百万亩土地,单靠这十几万号是肯定种不完的,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打算靠机械化生产。
当然古代没有拖拉机,再怎么机械化,也只能靠力和畜力。朱楧之前研究过古代的农业,知道汉朝时期发找过明了一种播种利器——三脚耧车。这种耧车下有三个开沟器,播种时,用牛或马拉着耧车,耧车在平整好的土地上开沟播种,同时进行覆盖和镇压,一举数得,省时省力,故其效率可以达到“
种一倾”。也就是一百亩。
这种播种方式在效率上可以算是手工播种的十倍以上,如果换算城收成量的话,则在其三十倍以上。
不过这种耕种方式也是有限制的,首先这一套装备下来很值钱,不管是用马还是用牛至少需要十几两银子,这绝对不是小门小户能承受的起的。
第二,采用这种方式劳作,必须有辽阔平整的土地。
这两个条件,朱楧都满足,并且是得天独厚。早在几个月前,他就已经命工匠制作了很多三脚耧车,并且制作轭挽和凸钉式马蹄铁。轭挽可以解放马的脖子,使之可以拖拉重物。凸钉式马蹄铁可以提高马的抓地力。
没错,朱楧就是想主要靠马来拉动耧车。虽然现在山丹军马场还没有开始建设,但老朱也给了朱楧一些马匹。根据《明会典》记载,朱楧所镇守的甘肃镇的马匹数量满额应该是两万九千余匹,明朝九边重镇的战马总数有三十六万多匹。但实际上,朱楧并没有那么多的战马。因为《明会典》成书于弘治十五年,经过明朝历代君王一百多年的治理和积累,明朝的战马数量要远多于建国初期。
洪武三十年,朱元璋曾告诫晋王朱棡:我朝自辽东至甘肃,东西六千余里,可战之马仅得十万,京师、河南、山东三处马虽有之,若欲赴战,猝难收集。苟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