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九章 献策(上)(3/4)
解释了起来。
“银子、铜钱,本就是货币,它们不能吃,也不能穿,最大的用处就是用来作为换那些能吃、能穿、能用的东西,充当等值替代品。隆庆开关以来,泰西和倭国的白银都在不断的涌入我大明,而我大明出
的则是诸如丝绸、瓷器和糖这类的货物,白银作为货币入超,储量持续增加,银价必然下跌,购买力自然也就下降了。以下官之见,一两银子,乃至是一枚铜钱能够购买到多少东西,这些都是事关民生福祉的,自要思量,为此下官便起了这么一个名字出来。”
“这都是陈参军想出来的?”
“正是,下官平里最
胡思
想,先生便曾教训过下官不务正业,如今果然就连科举大道都耽误了。”
“不,陈参军胸中自有锦绣,比之那些动辄之乎者也的腐儒,实在强上百倍千倍。”
“国姓谬赞,下官愧不敢当。身为一介不第童生,亦不敢与其他读书相比。”
“陈参军的忧虑,吾自然明白,今之言,只在你我二
之间,不入第三
之耳。”
“多谢国姓体谅。”
今一谈,郑成功自觉获益良多,看陈凯之时更是欣喜了几分。紧接着,郑成功便带着陈凯来到了那间供奉隆武皇帝牌位的祠堂,陈凯眼见于此,也是连忙恭恭敬敬的拜倒在地,
声声的皆是要在郑成功麾下,努力报效,报答郑成功的知遇信重之恩,也报了与隆武皇帝未尽到的君臣之义。
有了这一拜,郑成功再看陈凯时,便更是多了一份亲近,仿佛已不再仅仅是东主和幕僚之间的关系,而是多了一份志同道合者的惺惺相惜。
重新回到书房,郑成功便给了陈凯两份报告。这两份报告一份是陈豹派到州府的密探设法送回来的,而另一份则是洪旭派往联络货源的部下搜集到的。
前者,事发生在九月二十一,也就是一个月前,益王朱由榛于
州府西部的揭阳县城起兵反清,结果仅仅三天就遭到了
州总兵车任重的镇压;而后者,则更要早上许多,说是去年李成栋突袭广州,灭亡绍武朝廷,绍武朝的核心武力广东总兵辅明侯林察被李成栋赶下了海,四处漂泊,现在洪旭倒是已经与其建立了联系。
益藩,初代益王朱佑槟乃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庶六子,成化二十三年受封,弘治十三年就藩于江西建昌府。清军南下,益藩星散,朱由榛何时受封,便是郑成功也不甚清楚,倒是一个月前他受当地土豪、海盗们的拥立,在揭阳起兵,结果三天就被镇压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