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四章 栽花插柳(九)(2/3)
略目标,这对于后续的应对是极为不利的。
达成了这个共识,郑成功也在郑鸿逵的支持下开始调遣部队,准备再度对泉州城发起进攻。然而郑成功尚未分派完成各部的任务,一个向漳州方向撒出去的探马却急匆匆的赶了回来。
“禀告国公,禀告伯爷,刚刚得到消息,虏漳州副将王进统漳州、州两府大军驰援泉州,计万五千余众。”
王进诨号老虎,河南流寇出身,时为漳州城守副将。这世上,向来只有起错的名字,没有起错的绰号,王进此素以雄健勇猛闻名军中,最是个悍不畏死之徒。
若只是此,倒也罢了,问题在于此番得到的消息是王进统漳
两府之兵援鲤,那可是一万五千大军,莫说是清军多是上过战场的老兵,而郑成功所部的士卒大多缺乏足够的战斗经验,只说这数量,已经比郑成功和郑鸿逵的联军要多少许多了,更别说泉州城里还有福建提督赵国祚所部能够与其里应外合。
“四叔,王进统漳、两郡之虏师来援,不
即将抵达。泉州城坚而不易破,若是王进那厮引一旅之师扼守五陵,统大军攻打安平的话,我部必当首尾难顾。”
安平城位于泉州府城与同安县城之间,乃是郑芝龙多年经营的所在,石井郑氏一族多有居住于此的。便是郑成功,虽说大本营尚在南澳,但也派了亲信在那里经营海贸和筹措军饷,乃是郑成功和郑鸿逵的必守之地。
郑成功所言非虚,王进所部援鲤,安平几乎可以说是必经之路。一旦安平有失,去岁清军屠安平之祸复现不提,他们这两部的军饷也会出现很大的问题。
郑成功能想到此处,郑鸿逵自也是能够意识到这一隐患。此间听到郑成功的说法,他更是不由得皱起了眉道:“既然如此,还是暂且退兵吧。”
安平不容有失,郑鸿逵萌生退意,在座的众将亦是深知其中利害,各自开始盘算起了退兵的事。然则就在此时,郑成功却站了起来,慷慨陈词道:“王师围城月余,城中守虏已现颓势,胜负只在须弥之间,安能就此退兵?!”
思路被郑成功打断,自郑鸿逵以下,在座的众将无不是将视线投注于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国姓爷的身上。眼见于此,郑成功就着刚才的话,继续言道:“四叔,小侄以为,当以杨才、张进所部先期前往莿园据守,林习山与杜辉整备舰船停泊浔尾,以防不测。叔父可督领林顺、洪政等众将急攻泉州,小侄愿领郭泰、余宽等将占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