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章 栽花插柳(五)(3/4)
啦的敲打着铁料,抛开汤全有,那三组铁匠继续打造长枪,而汤全有则已经开始打造了腰刀。
刀盾是这个时代中国战场上步兵惯常用以破阵摧坚的兵器组合,一手持盾格挡敌方攻击,一手持刀劈砍,老练的刀盾兵可以在跳跃滚动、闪展腾挪之间突入敌阵之中,肆意砍杀。步兵不同于骑兵那等离合之兵,无阵不战,这是兵家铁律,一旦阵型遭到破坏,那么步兵就会很快的变成一盘散沙,大多况下,胜负基本上也就敲定了。
刀盾的制造任务是郑成功下达的,亦是对于这支军队的兵种配比不合理的重新调整。奈何陈凯这几一直在抓紧时间补充南澳镇的缺额,还是等到洪旭从隆澳镇那边征来的铁匠进了工坊,他才抽调出了众铁匠中手艺最佳的汤全有来打造腰刀,只当是慢慢积累。
明时腰刀,有源于盛唐的雁翎刀、有承宋制的雁翅刀、有吸取蒙元武器长处而诞生的柳叶刀、更有传自本的倭刀以及各类仿倭刀,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名将戚继光设计的戚刀,便是吸收了倭刀的一些优势和特点,对本土刀具加以改良而成的。
郑成功所部与其他明军一般,士卒装备的尽是柳叶刀。这种刀从刀身根部就开始弯曲,温和的曲线沿着刀刃一体而成,刀尖部宽,强化了削力,步兵和骑兵都可以使用。
“回参军的话,这等柳叶刀长三尺,重不足二斤,甚是轻便。”
轻便,不止在于腰刀,藤牌实际上也没有多重。由于新厂区尚在施工,旧厂区面积有限,新来的藤匠们只得被安排在了院子的廊下。陈凯在旧厂区里转了转,回到小院,藤匠们还在努力完成着本的工作指标。
进到库房,免了老鼠须子的起身行礼。陈凯随手拿起了一面藤牌,并抄了一把腰刀。细细掂量着,比之腰刀自是要重上数倍,大抵六七斤重的样子,但是作为一种防御质的武器,比起那些木制包着生牛皮的长牌、圆盾,反倒是还要轻上不少。
陈凯手中的藤牌,乃是用黄麻藤的藤蔑绕圈缠联成圆盘状,中央拱出,周檐高起,直径二尺五到三尺之间。编织得甚是紧密,几无空隙可言。据说,只有这样,藤牌才能经得住敌军的兵器敲打。
藤蔑是用桐油浸泡过的,柔软坚韧,甚为耐用。内部有两个以藤条编成的环,并连结一条横木把手,是为肘套和手把。陈凯初来乍到之际就曾见过亲丁镇的演,此刻左手手臂套入肘套,握住连着另一个环的木把手。左手持牌,若护卫状,右手持刀,蓄势待发,倒也有几分模样。只是真若上阵,还需事先花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