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加一个长镜头(2/3)

很突出。

虽说这部肯定是好电影。但容光还是决定,砍掉那些无关节和无关感表达,全面突出喜剧和狗血元素。这个才是商业片的好卖点。

然而也不是没有问题。那就是17万依然还是不够。

别看原版电影花费的比较少,大部分演员可是导演的朋友友出演(业余选手),主角也是个毫无名气的半新,场景就是个废弃的自来水厂以及导演自己的家,拍摄器材都是借来的,物化道同样都是友帮忙,这些都没怎么花钱。

另外还有最大的大——胶片。原版电影的拍摄年代,早就全面普及了数字摄像机,根本不存在购买胶片和冲印的问题。

虽说年代不同,本子的物价也贵,现在17万的真实购买力,可能远超那时候本子的300万元。但原版都是免费的呀?容光这里就算花费再少,那也需要出钱的吧!

……

什么也别说了。既然决定重启项目,那就从零开始吧!

虽说现在连个台班子都算不上,但容光依然延续自己良好习惯——按照电影项目的标准程序推进!

首先一定要有项目可行报告。如果项目都不可行,那么其他的一切都是抓瞎。

97年真是个蛮荒年代,容光出租屋这里只有一台电话。电脑、打印机等办公用品什么都没有,也只能附近找个复印小店了。

随后通过关系,容光又借来一台电影放映机。虽然还没混入圈子里,但北漂底层就很熟了,毕竟是北漂小土豪。送出去几条烟,这些事还是能够办到的。

前面的那个骗子导演,他拍摄了大概200多分钟的废胶片。等他一拍屁股走的时候,全都留给了容光。现在这些胶片还堆在了出租屋内。甚至还有二十几盘还没拍的空白胶片。不过当时为了节约经费,他们用的都是16mm的电影库存老胶片。

花费了整整两天时间,容光就把那些废胶片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。

之后又马上联系原先剧组的重要成员。骗子导演就不用联系了,这个项目肯定就是容光担任导演。

主角那里况不妙,打了一整天的bb机都没有回应。

反而是摄像师那里很顺利。那位摄像师名叫蒋为。在前世的影视圈里,容光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,应该最终并没有混出

不过此时的蒋为刚在北电摄影系毕业了两、三年,同样留京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